当前位置: 首页>>要闻>>各镇动态

城关镇:培育新风尚 点亮文明城​

来源:城关镇 作者:王春梅 发布时间:2025-10-16 16∶29
字体:【 打印

“咱们老年人办社保认证不用跑大厅,手机上点几下就行,我现在就教大家操作!”在城关镇安居社区的小广场上,政策宣讲员手持手机,耐心地给围坐一圈的居民演示社保线上认证流程。遇到操作不熟练的老人,宣讲员还俯下身手把手指导,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,复杂的流程在细致讲解中变得清晰易懂。

这样“家门口”的惠民服务场景,如今已成为城关镇的日常图景。从政策宣讲“润心”到文化活动“赋能”,从志愿服务“添暖”到移风易俗“破旧”,再到环境整治“焕新”,城关镇以多元举措深耕文明新风培育,让城镇既有“高颜值” 的外在风貌,更有“有内涵”的精神底蕴,一步步点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。

宣讲润心:让政策“活起来”,群众“听得进”

“养老金上涨的政策咋算?医保报销比例有啥新变化?今天咱就用大白话唠明白!”在东苑社区的“楼院讲堂”里,宣讲员捧着政策手册,围绕居民最关心的社保问题逐一拆解。讲到关键处,还拿起手机现场演示查询步骤,“大家看,点这个‘社保服务’图标,再输入身份证号,缴费记录、报销比例一目了然。”

为打破传统宣讲“会议室里讲、台下被动听”的局限,城关镇创新打造“流动宣讲队”,组建专业化宣讲队伍,走进小区楼院、公园广场、商铺门店,用方言土语、案例故事、互动演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把惠民政策讲透彻、讲明白。截至目前,全镇已开展“沉浸式”宣讲20余场次,真正让政策从“纸上”落到“心上”。

文化赋能:让活动“潮起来”,素养“提上去”

“左手压纸要稳,右手握刀要轻,咱们先从简单的福字纹样刻起。”在新建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,非遗传承人一边示范,一边给围在身边的孩子们讲解剪纸技巧。红纸在孩子们的指尖翻飞,不多时,一个个灵动的福字、一朵朵精巧的窗花便跃然纸上,孩子们举着作品互相展示,脸上满是成就感。

城关镇始终围绕“文化惠民”理念,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 融合的文化服务平台,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宴,持续擦亮“文润城关”品牌底色。今年以来,全镇紧扣传统节日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 主题活动18场次。春节时,邀请书法爱好者在社区写春联、送祝福,墨香里满是年味;端午期间,举办“百家宴里迎端午”系列活动,居民们带着拿手菜齐聚一堂,包粽子、话家常,邻里情谊在欢声笑语中升温;中秋佳节,开展“品月饼话家常”活动,老人们分享民俗故事,孩子们表演节目,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拉满。

此外,城关镇还积极扶持民间文化社团发展,组建“新晨自乐班”“夕阳红秧歌队”“轻舞飞扬广场舞健身队”等14支队伍,定期举办“社区文艺汇演”“趣味运动会”“邻里才艺赛”等活动。“现在孩子周末主动要去社区学非遗、参加读书会,比在家玩手机有意义多了!”居民刘先生的感慨,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——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充实了居民生活,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家的文明素养。

志愿添暖:让服务“沉下去”,互助“热起来”

“李爷爷,这是您要的降压药,我给您放桌上了。您说客厅的灯不亮,我来看看是啥问题。”志愿服务队员小周背着工具包走进独居老人李大爷家,熟练地拿出螺丝刀检查灯具。不一会儿,原本昏暗的客厅重新亮起灯光,李大爷握着小周的手连声道谢:“真是太谢谢你了!”  针对独居老人、困境儿童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,城关镇建立“一人一档”精准帮扶台账,组建 “暖心助老队”“爱心护童队”“便民维修队” 等 10 支志愿队伍,常态化开展“义剪义诊”“关爱帮扶”“家电维修”“上门代办”等便民服务。为激发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,创新推出“时间银行+志愿服务”工作机制,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积累“时间积分”,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,还能“存” 起来,未来需要帮助时可“支取”相应服务。

目前,全镇注册志愿者已超200余人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 余场次。“文明实践进万家”“共享奶奶”“天使爸爸”“的的·爱心护航”等“微光行动”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。“共享奶奶”们照看双职工家庭的孩子,“天使爸爸”们陪伴困境儿童过生日,出租车司机组成的“的的·爱心护航队”低价接送行动不便老人就医。每逢“月末周五”,全镇还会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志愿者们分散到各个社区,聚焦环境卫生整治、助老扶弱、政策宣讲等民生领域发力,让志愿力量渗透到基层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让互助互爱成为城关镇的温暖底色。

移风易俗:让陋习“退下去”,新风“树起来”

“高额彩礼负担重,简办婚事更轻松;厚葬薄养不可取,生前尽孝显真情!”在人民西路社区的“社区邀您赶大集” 活动,快板《新风尚》的清脆节奏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。舞台上,小品《面子里子》《冬宝的幸福快车》用接地气的剧情、幽默的台词,把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的道理融入其中,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,也让文明理念悄悄入脑入心。

为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,城关镇在关键节点精准发力。清明节、中元节期间,通过张贴倡议书、社区广播、线上宣传等方式,积极倡导居民选择网络祭扫、鲜花祭祀、家庭追思等绿色追思方式,让传统节日少了烟火气,多了“清”与“明”;“七夕”节时,举办“爱在七夕,共赴浪漫之约” 青年交友联谊活动,邀请已婚青年分享“简办婚礼”的故事,号召大家抵制高价彩礼、大操大办,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、传播者、实践者。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喜事俭办”已成为城关镇的普遍共识。曾经因“人情往来”产生的经济负担、精神压力,变成了如今的“文明新风”,居民们卸下“面子包袱”,轻装上阵享受生活,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。

环境焕新:让颜值“提上来”,生活“美起来”

“大家加把劲,把这堆杂物清理干净,再把绿化带里的垃圾捡一捡!”清晨的阳光刚洒向街道,城关镇的“洁城队伍”就已经忙碌起来。这支由环卫工作者、物业人员、党员志愿者、热心群众组成的队伍,每周都会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,大家拿着扫帚、夹子、垃圾袋,分工清理街道杂物、铲除小广告、修剪绿化带,用双手擦亮城镇“颜值”。

同时,城关镇还通过张贴宣传海报、社区居民微信群推送环保知识、开展“环保小卫士”亲子活动等方式,引导居民养成“随手关灯、节约用水”的环保习惯,让“爱护环境”从“被动参与”变为“主动自觉”。

如今走进城关镇,干净整洁的街道延伸向远方,社区里的健身器材一应俱全,公园内鸟语花香、绿意盎然。文明新风如同春风化雨,融入城镇的每一个角落,滋润着居民的日常生活。

下一步,城关镇将持续深化文明新风培育工作,推动政策宣讲常态化、文化服务品牌化、志愿服务精准化、环境整治长效化,让文明之光不仅照亮城镇发展之路,更能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安全感,让“文明城关”的名片越擦越亮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